語言是我們用來和他人溝通及傳達感情的工具,一個嬰兒自呱呱墜地的第一個哭聲開始,就已經具備溝通的能力和語言的基礎,而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好壞,也是幼兒身心成熟與否的一項指標,而這項指標也往往為父母所忽略,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,有些人認為別緊張,「大雞慢啼」長大自然就好,是否是真的如此呢?
以下就不同時期嬰幼兒的聽覺發展與語言表達作一個簡單的介紹
☆嬰幼兒的聽覺發展
0-4 月:眨眼、不動、驚嚇反射、約3個月大時會注意聲源,聞聲微笑。
4-9 月:尋找聲源(左右或下方)
9-12月:直接尋找聲源(下方)聽懂再見、媽媽、不行.........。
12-18月:直接尋找聲源(上方)指認身體部位或衣服名稱。
18-24月:約21個月可聽懂且挑出熟悉的東西。
24-36月:約24個月會尋找來自各個方向的聲源。
☆嬰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
語言理解 | 語言表達 | |
一歲之前 | 哭鬧時會因媽媽的安撫而停止了解照顧者的語氣聽懂自己的名字 | 回應他人的聲音發出有意義的單字ㄅㄚ、ㄇㄚ |
12月-18月 | 知道大部分物品的名稱指出正確的身體部位聽的懂一些簡單的指令 | 會模仿聽過的聲音,如狗叫聲汽車喇叭聲會用一些單字,如爸爸、媽媽、抱、車 |
18月-24月 | 可以聽懂約300個語彙 | 單詞期,將會說的語彙互相結合會嘗試問問題 |
24月-30月 | 了解物品的功能知道"明天"意味不是"現在"會回答"誰在做什麼"的問句 | 利用幾個詞,組合成不完整的句子來表達,如平平車車玩,媽媽開開喝(電報式語言) |
30月-36月 | 30月-36月 會回答有關位置、所有權及數量的問話 | 簡單句喜歡說是什麼?為什麼? |
36月-48月 | 會聽從二至三個連續的簡單指令,能認識一些顏色 | 複雜句四歲之後日常生活對話沒有問題 |
☆溝通障礙的類型
- 構音異常: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『臭乳呆』,為兒童最常見的語言問題,指說話時,出現語音替代、省略或扭曲等不正確的現象。
- 嗓音異常:指說話的音質、音量、音調及柔軟性,與相同年齡、性別、及文化背景的人有明顯差異
- 節律異常:指說話時出現過多重複、不當中斷、拖長音或速度太快,令人難以了解。如口吃,迅吃。
- 語言符號異常:如語言發展遲緩、智障或兒童失語症。
- 多重障礙:唇顎裂、腦性麻痺、聽障兒童。
☆語言發展的異常狀況
- 孩子到兩歲還完全不會說話。
- 三歲還不能說完整的句子。
- 四歲以後說話仍含糊不清。
-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結構仍有明顯錯誤。
- 六歲以後仍不能流利地說話。
- 七歲以後說話語音中仍有省略、替代、歪曲的現象。
- 無論任何年齡該兒童皆因說話而感到侷促困窘。
- 聲音單調平直,音量太大或太小,或音質太差。
- 有明顯的鼻音過重或缺乏。
- 無論任何年齡該兒童對聲音或語音的刺激都無反應。
☆結論
人類的語言結構非常的複雜,一個人要能發聲說話、回答問題、表達思想、除了要有健全的腦功能外、還必須依賴健全的聽覺器官、呼吸的協調、口腔的靈活度、肌肉力量以及認知與理解能力。唯有整體的發展,才能產生一個說話有意義且流利的人,若您發現您的孩子在語言發展上有問題,請與當地醫院的語言治療部門聯絡,以便進一步的診斷及治療。
引用來源:http://cms03p.vghks.gov.tw/periodical/asp/article.asp?per_no=040810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