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沒分享副食品製作方法了~
最近阿芊吃的食物越來越多樣化,一餐都有三四種蔬菜,外加魚肉,偶爾來點麵食
還好阿芊不太挑食,我弄什麼,她就吃(很好很好,繼續保持~),所以我只好準備地更起勁...
因為我買菜幾乎都是用網購(真是宅媽...),所以一次採買的量通常會多一些。
也因為這樣,我大概一兩天就得處理食材,一次處理幾種(避免冰箱爆炸),
才不會讓阿芊沒吃到新鮮貨,還得把食物貢獻給黴菌跟垃圾桶。
雖然這樣一來,我更沒自己的時間了...
不過優點就是不用自己扛回家,現在用揹巾揹阿芊,一下就腰痠背痛了,更何況拿大包小包的...
而且也可以讓自己處理食材更加快速
但現在的問題變成,冷凍庫常常爆滿...(該好好控管每個月的採購量了...)
每次食材的採購,我都是綜合性挑選,除了增加一些新菜色外,也同時選購製作湯頭的蔬果。
目前處理的方式是,
葉菜類:將葉菜洗淨後,以滾水川燙,再將之打成泥。
我目前大多以攪拌棒的粉碎杯打成泥,但缺點就是攪打的次數變多。
因為若是放在量杯以攪拌棒打泥,遇到纖維長的蔬菜,刀口中心容易勾到纖維。
想快速製成冰磚的話,建議把長纖維的菜切短一點,別像我這麼豪邁...用手掰的
根莖類:目前以打碎及切末兩種方式製作。
打碎的話,多半是將已煮熟的蔬果用攪拌棒以量杯或粉碎杯攪打。
至於切末,我大概從阿芊八個月開始,就會把一些根莖類蔬果切成末,蒸熟後再製成冰磚,
好讓阿千練習咀嚼,舉凡馬鈴薯、南瓜、紅蘿蔔等,無一不切,
也因為這樣,常常落入切末地獄...
製作方式很簡單,就是將生的根莖蔬果切末後,再用電鍋蒸(外鍋水一杯)
開關跳起後,可稍放涼,再放入製冰盒冷凍。
目前覺得還不錯的冰磚製成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高湯類冰磚,一種是合體冰磚。
1、高湯類冰磚:
主要以煮成高湯相關蔬果,所製成的冰磚,高湯蔬菜一次到位。
選擇的蔬果,只要適合製成高湯的根莖蔬果即可,像是洋蔥、紅蘿蔔、玉米、蘋果等。
我通常將上述蔬果洗淨切成塊狀後,就通通丟到鍋子裡,
水稍微淹過食材,就放進電鍋了(外鍋水一杯)。
等到開關跳起後,就陸續把裡頭的東西打成泥。
不過,玉米的處理,我是先將玉米粒刮下來後,才把玉米株心拿去煮湯。
至於玉米粒,則另外以電鍋蒸熟,之後再打碎,放入製冰盒。
煮出的高湯,用濾網(記得消毒)濾過蔬菜渣渣後,可獨立製成冰磚,
也可與白米直接烹煮,製成蔬菜高湯粥。
2、合體冰磚:
因為同時製作多種蔬菜,實在太容易讓冰箱爆滿了,
所以可以選擇適合的蔬果,製成合體冰磚節省空間
(最好是選已經嘗試過,沒過敏情況的菜)
目前覺得不錯的,有毛豆+馬鈴薯,蘋果+紅蘿蔔,之後會再多嘗試其他的。
水果:因為最好還是蒸熟後再給小人吃,所以目前給吃的種類不多。
其實有些水果可以搭配粥品,如蘋果或是梨子。
若是另外給吃的話,因為有些水果蒸過後,味道就變了,像是蓮霧...
所以我會等阿芊大一點,再慢慢增加種類。
主食:目前有粥跟通心麵。處理方式為煮熟後,放入保鮮盒冷凍。
現在其實白天沒什麼時間可以專心煮一餐(現在阿芊已經會自己爬到廚房來找我了...)
加上現煮的粥要達到濃稠,需要較久的時間,所以我偏好製成冰磚。
量的話,生米/生麵約20-25g可製成1盒(1盒為100ml)<------- 現在阿芊已吃到四倍粥
麵的話,目前是選用短型義大利麵,煮透後,放入保鮮盒冷凍備用。
因為義大利麵較有嚼勁,所以我通常會煮久一點。
至於加熱時,我會再用矽膠抹刀把麵切斷,方便阿芊食用,又可練習咀嚼。
阿芊剛開始吃麵的時候,雖然食欲高昂,但因為不太習慣,很容易噎到,
而且吃久了,容易吃到累,因此食用的量會比粥少一些,
另外,加熱的時候,我也會多幾個高湯冰磚,讓麵條吸收些水分。
蛋白質:目前以魚片為主,如旗魚、土魠魚。
處理方式,會先除刺、去皮、切塊後,再放置保鮮盒冷凍(以PE袋分層)
食用前,用電鍋蒸熟,再搗碎即可。
不過,隨著冰磚製作的心得越多,現在家裡製冰盒及保鮮盒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了...